资讯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免疫抑制性的肿瘤微环境在诸如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驱动的肝细胞癌(MASH-HCC)等癌症中很常见。尽管免疫细胞的代谢会影响其效应功能,但我们对于肿瘤代谢对免疫原性的影响却知之甚少。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 ...
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我们的免疫系统对感染反应迅速,但我们的身体一旦与病原体发生接触,免疫系统可能就来不及做出反应了,从而可能无法阻止严重疾病的发生。因此,如果我们的身体能够预知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前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然将大有益处。202 ...
2025年7月30日,一项发表于Nature Medicine的Ⅰ期临床试验(PROCEADE-CRC-01)为晚期CRC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全球首个抗CEACAM5抗体药物偶联物(ADC)Precem-TcT,在重度预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展现出显著安全性和鼓舞性疗效。目前,该药物已进入剂量优化及联合治疗方案探索阶段,未来或改写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格局。这项研究不仅验证了ADC在结直肠癌中的可行性 ...
近日,“武大男生图书馆因湿疹搔抓被疑性骚扰”一事,将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病推上风口浪尖。当事人因患有湿疹,在图书馆搔抓大腿,被误解、举报,最终陷入网络暴力的漩涡。
8月3日消息,据《自然》(Nature)报道,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 ...
他们发现癌症患者体内的一些自身抗体与 免疫 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一些自身抗体的存在,让患者响应免疫治疗的可能性提升5到10倍 [2]。难怪有些患者接受免疫治疗之后效果那么好,而有些患者治疗效果那么差,自身抗体可能就是幕后重要的“操盘手”。
在科幻电影中,我们常看到昆虫被改造成活体机器人的场景。如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把科幻变成了现实——他们开发出全球首个昆虫-计算机混合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只需 68 秒就能将一只普通蟑螂改造成可远程控制的“活体机械蟑螂”!
▲ 新加坡眼,点击卡片关注,加星标,以防失联新加坡圣淘沙自然探索中心(Sentosa Nature Discovery)以全新面貌向公众免费开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对外开放的二战时期英军地堡,这座历史建筑如今已成为本地最大的金丝燕栖息地。这座位于英比奥山顶区(Imbiah ...
我们常说“岁月不饶人”,但你是否想过,身体里的每一个器官,其实都在以不同的速度变老?心脏可能比肺年轻五岁,大脑或许已经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岁。这种“器官衰老不同步”的现象,正在被一项大规模研究精准捕捉——通过一管血液,科学家不仅能估算出每个器官的“生物学 ...
2025年7月2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青年菁英交流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这场以“年轻的事业,年轻人的事业”为主题的聚会,汇聚了AI领域中坚力量与思想引领者。图灵奖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John ...
科研人员通过一种由智能手机控制的可吞服胶囊,实现和控制与猪肠道中工程化细菌的双向通信。在猪肠炎模型实验中,该系统展现出显著优势:能比传统检测方法提前 1 至 2 天捕捉到肠炎信号,且通过远程调控可有效缓解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