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走进云南大理的一家扎染体验馆,阳光透过木窗洒在扎染布料上,蓝白相间的图案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生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围坐其中,手忙脚乱地捆扎着布料,交流中满是兴奋与好奇。
正月初二,走进云南大理的一家扎染体验馆,阳光透过木窗洒在扎染布料上,蓝白相间的图案在光影中显得格外生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围坐其中,手忙脚乱地捆扎着布料,交流中满是兴奋与好奇。
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百上千的纹样是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折射出白族的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在誉有“中国白族扎染之乡”美称的大理周城村,“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的民族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们前来参观、体验白族扎染。去大理,一定要在古 ...
2024年12月,随着无数期待的目光聚焦于中国春节的传统魅力,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终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成功将中国春节申遗,2025年乙巳蛇年春节将成为全国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春日。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一次集中体现,也预示着大理将在春节的非遗旅行中成为绝对的明星,成为了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非遗春节旅行地图》中的人气榜首。
1月31日,金鳌村迎来不少游客。在村里一个非遗小院中,杨生海和易思友正对布料敲捶、捆绑、包扎、浸染……布料染上色彩后,夫妻俩将布料晾晒在院子里。不大的两层小楼,彩色的扎染织物挂满楼内楼外,引来不少游客选购。
白族扎染技艺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成百上千的纹样 是白族历史文化的缩影 折射出白族的 民情风俗与审美情趣 在誉有“中国白族扎染之乡”美称的大理周城村,“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的民族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吸引着游客们前来参观、体验白族扎染。
1月31日,金鳌村来了不少游客,在村里的一间非遗小院中,杨生海和妻子正对布料敲捶、捆绑、包扎、浸染……布料染上色彩后,夫妻俩将布料晾晒在院子里。不大的两层小楼,彩色的扎染织物挂满楼内楼外,立刻引来不少游客选购。
春节假期,用饱含吉祥寓意的表情包“电子拜年”,正在成为新的风尚。从表情包的使用者转变为创作者,杨杰宇做足了功课。“久久蛇”的形象脱胎于民间泥塑,以陕西凤翔泥塑为主要参考,笔法简单、色彩明艳,造型圆润灵动,民间风格浓郁。
幸福课堂红星社区专场的主讲老师,是区级非遗“百纳技艺”的传承人李红。百纳技艺又称百衲布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之一。它通过缝合、补缀、拼贴、折叠等方法,将零散的布料用手缝的方式拼接起来,形成各种完整的物件,比如挎包、被子、衣服等。李红钻研百纳技艺多年,专精于“百家被”的缝制。